第九屆四川宣傳關心下一代新聞佳作
參評作品推薦表
?
作品標題 | 以“大德鑄魂”培養(yǎng)時代新人——專訪中共大英縣委書記胡銘超 | 推薦單位 | 遂寧市關工委 |
作 者 (主創(chuàng)人員) | 羅曉慶、鄧春生 | 編 輯 | |
刊播單位 | 關愛明天網 | 首發(fā)日期 | 2022年7月 |
刊播版面 (名稱和版次) | 訪談 | 作品字數 (時長) | 2581字 |
作品評介 (120字以上) | 該文從大英縣委書記胡銘超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角度進行訪談,大英縣始終堅定走“文旅興城”的發(fā)展路徑,繪制出了特色發(fā)展縣域經濟的靚麗圖景,鄉(xiāng)村振興更具“速度”,關工工作更具“溫度”。在黨建引領下,大英基層關工委組織網絡也不斷織密織牢,緊扣立德樹人、幫弱助困工作重點,體現了黨政重視支持關工委工作,呈現了關工委圍繞中心重點突破的工作方式。 | ||
采編過程 | 該文作為關愛明天雜志社和我市共同打造的專訪欄目,關愛明天雜志社記者全程參與采訪,大英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全程推進修改,大英縣委書記親自講、切身談大英縣黨建帶關建取得的成績,下一步開展的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重心點。 | ||
社會效果 | 該文在關愛明天雜志上刊載,從黨政一把手的角度闡述了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更好的串聯了相關部門對關工工作的支持配合,有效助推了基層關工委工作開展。 | ||
超長作品特別推薦,總編輯簽字: |
編者按:
邁進新階段,啟航新征程。近年來,大英縣始終堅定走“文旅興城”的發(fā)展路徑,繪制出了特色發(fā)展縣域經濟的靚麗圖景,鄉(xiāng)村振興更具“速度”,關工工作更具“溫度”。在黨建引領下,大英基層關工委組織網絡也不斷織密織牢,緊扣立德樹人、幫弱助困工作重點,為賦能下一代健康成長成才,撐起了一片燦爛晴空。
《關愛明天》:就大英縣關工工作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談一談,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兩辦印發(fā)的《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?
胡銘超:我們秉持“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、積極配合、主動作為”的工作理念,堅守與黨和人民同行、與時代共奮進的育人初心,把《意見》作為新時代關工下一代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。一是堅定堅決抓貫徹?!兑庖姟酚“l(fā)后,縣委賡即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進行傳達學習,要求全縣干部職工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通過原文學習、集中學習、研討學習等方式,真正把《意見》精神吃透弄懂。二是實事求是促落實。研究制發(fā)了《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立德樹人、助弱幫困、法治關愛、固本強基等重點任務,標定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(fā)展的發(fā)力方向、著力關鍵。開展“大調研、大建設、大實踐”三大活動,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和廣大青少年的期盼。三是守正創(chuàng)新提實效。嚴格按照《意見》要求,建強關工委組織、壯大“五老”隊伍,充分發(fā)揮全縣“五老”政治優(yōu)勢、經驗優(yōu)勢、威望優(yōu)勢和示范引領作用,積極探索關工委工作新機制、新方式、新平臺,以歸零的心態(tài)、趕考的姿態(tài)、奮斗的狀態(tài),站在新起點、鼓足新干勁、譜寫新篇章。
《關愛明天》:如何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統(tǒng)籌推進傳承紅色基因工程和五老關愛工程??
胡銘超: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。我們秉承學生“先成人后成才”的理念,致力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,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“第一??圩印?,努力培養(yǎng)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一是堅持以大德鑄魂。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、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為契機,連續(xù)三年實施“愛國教育校園大巡演、道德教育校園大巡講、黨史圖片校園大巡展”立德樹人三大行動,引導全縣9萬余名學生通過聆聽紅色主題報告、觀看“五老”現身說教、走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,在150場“行走的思政課堂”中浸潤黨的“光輝歷史”、了解黨的“制度優(yōu)勢”、繼承黨的“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”,不斷增強愛黨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、認同感。二是堅持以公德善心。著力強化學生公德教育,激勵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公德,共筑和諧社會。組織團縣委長期開展文明旅游、文明創(chuàng)建、愛老敬老、紅領巾護書員等志愿服務活動,1.44萬名青少年注冊成為志愿者,在長達2.6萬小時的志愿服務中不斷深化將個人“小我”融入社會“大我”的自覺性和主動性,在各類社會實踐中積極踐行社會公德、實現社會價值。三是堅持以品德潤身。組織檢察、教育、共青團、婦聯等關心下一代工作主要成員單位結合各自職能職責,廣泛開展道德教育、法治宣傳、心理輔導等活動,引導5萬余名學生從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中充分汲取道德滋養(yǎng),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真切感受道德風范,從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中不斷筑牢道德底線,進一步養(yǎng)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和行為操守。
《關愛明天》:在助弱幫困這一塊,包括關愛幫扶困境青少年、“五失青少年”、殘疾學生、留守兒童等工作。其中大英縣最突出的是哪些方面?
胡銘超:我們始終堅持“有困必幫、有難必救”的原則,建立“七類”特殊群體學生檔案10149個,全力幫扶救助困境青少年。一是實施“助學行動”。深入實施“希望工程1+1”公益項目、“福彩助學”工程,扎實開展“春蕾助學”行動、“金秋助學”活動等,積極發(fā)動企業(yè)成立“愛心助學聯盟”,設立“蘇博特獎學助教專項基金”,引導大英籍成功人士積極捐資340萬元助學,2020年以來,累計惠及591名家庭經濟困難青少年學生。二是實施“圓夢行動”。組織開展“點亮微心愿、快樂過六一”圓夢活動,積極動員縣級領導和黨員干部480人認領貧困、留守兒童的“小心愿”,圓了525名孩子穿上運動鞋、收藏一套書、抱上“洋娃娃”等童年夢想。三是實施“幫困行動”。2021年安排資金171.5萬元,對全縣孤兒、事實無人撫養(yǎng)兒童、困境未成年人和殘疾兒童開展生活救助3946人次。堅持每年投入資金近10萬元開展“暖冬計劃”,2018—2021年累計慰問、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、殘疾青少年800余名。靈活采取隨班就讀、特校就讀、送教上門等方式推進特殊教育,全縣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8.3%,縣特殊教育學校在全市率先入列全省特殊教育名校長工作室。四是實施“關愛行動”。組織開展“千名教師訪萬家”活動,3400名教師將關心送到38470名學生家中。動員“五老”、婦女同胞、企業(yè)家等35名社會各界人士主動關愛特殊群體學生,積極開展“扶危濟困365”微關愛行動,累計涉及8000余人次。建立“童心港灣”31個,常態(tài)化服務留守兒童1162人,相關工作經驗被央視《朝聞天下》、中青報和央視頻《一起上書房》等中央媒體報道。五是實施“立盾行動”。扎實開展預防未成年人被侵害“成長之盾”行動,積極打造“紫云英”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品牌,切實抓好單親、失親等重點群體摸底排查及校園安全隱患排查,全面加強教職工入職查詢和日常管理,先后組織開展關愛女童防性侵健康教育講座60余場。
?
《關愛明天》:大英縣關工委今年有何創(chuàng)新舉措,助推縣關愛事業(yè)更上一層樓?
胡銘超:今年的關心下一代工作,我們將把著力重點放在教育事業(yè)上,創(chuàng)新開展“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”建設,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育人新格局。一是優(yōu)化協同育人體系,匯聚互聯互動合力。堅持政府主導、教育統(tǒng)籌、多元聯動,加強社會資源統(tǒng)籌,積極構建以家庭教育為基礎、學校教育為主體、社會教育為延伸的全方位協同育人體系。二是建強協同育人平臺,打造共建共享網絡。安排縣級財政資金278.8萬元,實施“大英縣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”項目,依托“四川關心下一代在線”搭建專業(yè)、實踐、服務、網絡“四大平臺”,做實專業(yè)人才培訓、課程開發(fā)、陣地建設及各種教育實踐活動。三是創(chuàng)新協同育人模式,彰顯善作善成實效。建好用好大英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,采取“固定+流動”課堂、“線上+線下”服務、“學校+社區(qū)”培訓等方式,加強對家長育人能力的培訓培養(yǎng)。充分運用縣內研學實踐基地、紅色教育基地、親子勞動實踐基地,廣泛開展協同育人活動,促進學生健康成長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