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自貢這片神奇的土地下,沉睡著1.6億年前的侏羅紀世界。4月15日,自貢市大安區(qū)十三中學校的師生們走進“恐龍世界”,在自貢恐龍博物館開展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研學之旅,親身體驗地球演化的印記,感受古生物研究的科學魅力。
?
走進博物館的核心展區(qū)——“恐龍公墓”遺址大廳,同學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:2800平方米的化石坑內(nèi),數(shù)百具恐龍化石以原始埋藏狀態(tài)密集排列,仿佛時間在此凝固?!斑@些化石就像一本立體的歷史書”,研學老師指著交錯疊壓的骨骼解釋道,“通過它們,我們不僅能看到恐龍的形態(tài),還能推測出當時可能發(fā)生的集群死亡事件。”?
在“亞洲第一龍”——太白華陽龍骨架前,研學小組通過老師講解,計算體重,親身體驗古生物學家如何通過化石數(shù)據(jù)還原恐龍真貌。當了解到這里已發(fā)現(xiàn)40余種恐龍新屬種時,同學們感嘆:“原來中國科學家在恐龍研究領(lǐng)域作出了這么多世界級貢獻!”?
在博物館的數(shù)字化展廳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恐龍復原大賽”正在展開。同學們根據(jù)剛學到的化石特征,用3D建模軟件為殘缺的恐龍骨架“重塑血肉”。有的小組參考鳥類羽毛演化理論,給小型獸腳類恐龍披上彩羽;另一組則通過力學模擬,論證霸王龍能否實現(xiàn)高速奔跑。
“科幻電影里的恐龍形象有多少科學依據(jù)?”在專題討論會上,研學團隊對比《侏羅紀公園》的暴龍與博物館真實化石的差異,認識到“科學需要大膽想象,更要嚴謹求證”的真諦。活動尾聲,同學們在恐龍化石展廳“恐龍群窟,世界奇觀”前合影留念。
此次研學之旅,不僅讓同學們領(lǐng)略了自貢恐龍博物館“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”的非凡價值,更深刻體會到:科學探索既是理性的求證,也是充滿溫度的生命對話。讀懂過去,才能更好地守護未來。這座建立在化石層上的科學殿堂,正以其獨特的魅力,在新時代繼續(xù)書寫著恐龍文化與科學精神交融的精彩篇章。
來源:自貢市大安區(qū)關(guān)工委辦公室